<
t1b4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镇海王 > 第1936章,新学的学制
    “分制上是否要有所调整?”

    听完了任思恒的话,帝国理工学院的校长夏炎问道。

    “总分制上不进行调整,各学科分数占比上也不调整,但各自学科内的各个考试知识点的分数需进行一定的调整,新增学习考试的内容占比上不得超过10%。”

    任思恒想了想说道。

    “这个可以”

    “现在新涌现出来的知识和内容很多,有些是必须要放在中学期间来学习,但大部分的内容都还是放在了大学里面来学习的。”

    夏炎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我也赞成这样。”

    帝国大学的校长蔡玉良也是跟着表示了赞同。

    新学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也是已经逐渐的摸索出了一套成熟、成系统的教育模式,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从基础性的学科内容到一步步的加深,从国学、数学、历史等等的划分。

    整个教学体系已经逐渐的完善,并且成体系的进行了发展,近20年的时间内,也是培养出了大量的新学人才。

    围绕着实用至上、学以致用的理念,所传授和学习的知识与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极大的促进了大明科技、技术和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大明生产、生活的进步。

    “今年各大高校的招生方面刘公是否有新的指示?”

    夏炎想了想又问起今年高校招生的事情来。

    “没有,还是和往年一样,各大高校80%的生源按照统一的高考考试分数和学子的志愿进行录取。”

    “另外20%的生源则是可以根据本校的重点发展专业,进行自主招生考试录取。”

    任思恒摇摇头说道。

    这一点和后世也是有很大的区别,后世基本上都是通过高考这条道路来获取进入高校的名额。

    也只有少部分的顶尖高校可以获得自主招生的权力,但也是往往被人诟病和吐槽,比如后世大名鼎鼎的五道口技术学院,其招生最多的竟然是留学生,占比最多,而且其招生当中通过高考招生的比例已经仅仅只有一半左右,其它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普通学子所无法参与的渠道录取的。

    花着国家的钱去培养一大堆的外国人,各种各样的渠道招生又大大的挤占了普通学子的资源,自然而然造人吐槽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关键是各种各样的自主招生计划根本就不是为了培养人才,如果是为了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倒也没有什么可说,很多时候却是沦为了有钱人孩子上大学的轻松渠道。

    比如有人明明是土生土长的,只是中学的时候父母将其国籍变更为外国籍,结果轻轻松面考试入学,直接就秒杀了无数的普通学子,你说气不气人?

    对于这方面,刘晋也是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思考,最终还是决定保留部分的自主招生名额,主要还是为了培养专业性的人才。

    人与人之间是有着巨大差异的,有的人擅长学习数学、有的人擅长学习文科类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的以总分数来进行录取的话,这会极大的错失很多的天才。

    就好像后世,有很多的学生理科成绩非常不错,但偏偏在语文和英语上成绩很差,结果因为偏科的缘故,往往考不出理想的分数,上不理想的大学,结果错失了自己的天赋,也可能会让国家失去一个天才型的科学家、工程师之类的。

    尤其是英语,因为这不是自己的母语,有很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上都表现的极差,可是它占比很大,几乎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但又没有任何的作用。

    后世不知道有多少的学子因为英语不好而遗憾终身。

    刘晋反复的去思索过这个问题。

    术业有专攻,人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与领域,不能够一根棍子的去打死所有人,应该要留出部分的名额出来,给这些有天赋的学生。

    有的学生就是不喜欢死记硬背的东西,其逻辑思维能力非常不错,喜欢数学、物理这些,学习这些非常有天赋,也学的很开心,并且非常喜欢学。

    那么你就可以专门报考相关的高等院校,通过这些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计划去获得继续深造的资格。

    再比如你喜欢地理,觉得它很有意思又非常有趣,想要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可是偏偏其它学科不好,那么你就可以去参加相关高校考试,以后专门去学习地理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这就是刘晋反思后世考试制度之后所制定出来的一个制度,给这些高校留20%左右的名额,允许其通过自主招生,也允许考试自己报考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计划来获得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

    尽管刘晋也知道,只要是自主招生的,到时候一定会有走后门的,一定会有人想方设法的通过这个渠道来进入这些高校。

    就像后世一样,不仅仅是我们国内如此,果外也是一样,只要花钱,他们就可以想办法让你进入果外的顶级高校。

    但刘晋还是觉得有必要这样去做,只为了能够在这样的计划之下挖掘出一些天才出来,数学的天才、物理的天才等等。

    “今年我们整个大明中学毕业的人数超过了120万,全国大大小小各大高校加起来目前已经有20多所,总的录取人数超过10万人,又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一年啊。”

    蔡玉良想到今年的高考,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

    新学的学子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新学的高校数量增长却是极为缓慢。

    办一所大学的花费实在是太大了,纵然刘晋是财神爷,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

    发展到现在,前前后后已经创办了以帝国理工学院、帝国大学、京城机械学院、京城建筑工厂学院、大明医学院、大明艺术学院、天津海事学院、天津师范学院等学院为主的20多所高校。

    单单是为了支持这20多所高校的运营、发展、教学,刘晋每年都要花掉上千万两的银子,再加上还要负责新学的资金和开办更多的小学、中学,这需用耗费的资金实在是太大了。

    夏炎、任思恒、蔡玉良这边也是已经再三的和刘晋提过这个事情,认为这个资金其实应该由大明朝廷国库来承担。

    或者是在新学的教育上面,收取一定的教学费用,以减轻刘晋的负担和压力。

    要知道这个可是每年都必须要有的,等于是固定的开支了,你刘晋现在是内阁首辅,麾下有着庞大的产业,还可以支撑下去。

    如果那一天,刘晋不是内阁首辅了,麾下的庞大产业出问题了等等到时候这新学的学子该怎么办?

    新学上千万的学子,难道将来就不读书了?

    仅仅只是依赖一个资金的来源和渠道是非常不安全的,除非是依靠国家来支持,这样才是长久之道。

    但刘晋思索再三之后并同意他们三人的意见。

    依靠朝廷国库来?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别说新学了,传统的私塾、书院那都是私人性质的,私人或者地方开办的,读私塾和书院都是需用自己出大量的钱财才能够读下去。

    至于大明朝廷,一直以来都只是负责科举考试的事情,至于读书的事情,朝廷是不管的,书院能不能经营下去,全看你自己。

    你说现在让朝廷来负责新学的资金?

    这可能吗?

    根本就不可能,朝廷虽然现在税收充足,国库充盈,可也绝对不会说为新学买单的。

    在大家一直以来的观念当中,读书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够进行的事情,也就意味着不会让每一个人都去接受教育,朝中的大臣更不可能支持拨款给新学的。

    要支持,那也是支持旧学,支持那些书院私塾什么的。

    至于说向新学学子收取一定的学费,在刘晋看来也是不行的。

    很多父母之所以愿意将孩子送去读新学完全是因为新学是免费的,还包一顿午餐,这读书不需要花钱,将来有出息了就是自己家的孩子,这买卖是很划算的。

    如果一旦收取费用的话,那么至少来说一个学生一年收两三两银子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可能会让很多父母不让孩子读书。

    尤其是很多的女孩子将会失去读书的机会,要知道即便是现在免费读书,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将自己家中的女孩子送来读书,觉得女的没必要读那么多的书。

    读个小学会算术,会认识一些字就差不多了,这还是免费的情况下,要是收费的话,估计着有太多、太多的还在会失去教育的机会。

    这是刘晋所不希望看到的,女人能顶半边天,也同样可以出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才等等,自己现在有钱,那就要支持下去。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的话,到时候再说吧,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有时候考虑的太多了,反而会很累。

    “我们新学还好一些,除了刘公所创办的高校之外,各地也是有不少的各地自己创办的高校,加起来也有几十所了,总的来说,录取的人数和比例还是可以的。”

    “今年的科举考试才是真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实在是太难了!”

    ps:大家觉得是否应该自主招生?

    /89/89485/2874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