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b4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越考科举 > 第31节
    “你们考得怎么样。”

    “哎,就那样吧,谁知道一个县学,竟然那样难。”

    “是啊,早知道这么难,我就不来了。”

    赵夫子听着,恍惚觉得像是回到自己考试的时候。

    那会也是跟同窗一起,在考试后讨论考试结果。

    赵夫子摇摇头,等饭菜的时候安二娘子开口了:“小河,这次考的怎么样。”

    她听那么多人说,这次考试非常难。

    安小河低着头:“上午的默贴,还好,大概能对个七八成,下午四书义题只做了五道。”

    有些题目他都看不懂,更不用说写其中意思。

    安大海也道:“我也是,四书义题只做了五道,太难了。”

    众人看向年纪最小的纪元。

    纪元刚吃了个糕点,只能尽量简短道:“答是都答了,只是不知写的如何。”

    答了就行。

    赵夫子微微安心,对纪元的学识心中有数。

    “好了,不提了,考试结果应该很快就能出来。”赵夫子道,“你们都是今年头一次学本经,默贴能对七八成,已经很好了。”

    赵夫子很少夸人,他这么说,连安二娘子心里都好了些。

    “菜齐了!”店小二声音欢快,“祝咱们考生学富五车,金榜题名!”

    整个正荣县,都因为这次县学考试热闹起来。

    店小二的话也缓解桌子上紧张的气氛。

    安大娘子笑呵呵道:“来吧,快吃。是咱们村长,夫子给了些银钱,专门让大家吃顿好的。”

    对安大娘子来说,安大海能有资格考试,已经很好了。

    桌子上热腾腾四菜一汤,是纪元穿越之后见过最丰盛的饭菜。

    中间那条鱼明显炸过,看着金黄漂亮。

    还有一道炒猪肉,让人口水直流。

    劳心劳力一天,这样的饭菜实在能抚慰心灵。

    就连纪元也放松不少。

    安大伯跟赵夫子还要了酒,连一向不对付的安大娘子跟安二娘子都吃了一两杯,可见众人心情不错。

    安大海跟安小河一边吃一边讨论考题,纪元不时插一句。

    “头巾!上好的头巾!有人要吗!”

    这声音传来,整个桌子上的人看过去。

    纪利。

    纪利也没想到,在考场外看到纪元也就罢了,来酒楼兜售头巾,还能碰到。

    纪元竟然在酒楼坐着吃饭!

    原本就不满的情绪,现在更是不爽。

    他身边的伙计还在催他:“喊啊!你要是再偷懒!东家真的不要你了!”

    纪利紧握拳头。

    说好让他来做账房的学徒,到了县城张家绸缎铺后,张家只让他打杂。

    更是让他去街上叫卖,说什么最近的考生多,头巾好卖。

    纪元看过去,并不理睬。

    对这些人宽容,就是对小纪元的背叛。

    这一眼让纪利更是血涌上头,但除了看着,他又能怎么办。

    纪利虽蠢笨,却有种隐隐的不安。

    他跟纪元,已经有了云泥之别。

    “吃饭,鱼肚子上的肉最鲜美。”安大海直接转移话题。

    他可是知道纪利平时怎么欺负纪元的,才不搭理。

    安小河也点头:“是啊,吃饭吧,咱们一会还要回家呢。”

    “对!没错!回家等成绩!”

    第23章

    第23章

    县学的入学考试结束之后,赵夫子特意给他们放了两天的假,暂时休息休息。

    趁这两天时间,纪元去了青储窖查看情况。

    安大户家一共做了六口青储窖,挖得整整齐齐。

    现在十月份,暂时还用不到青储,不过安叔公没事就去看看,生怕出问题。

    但如今看起来,这次青储做得还算成功。

    只是定价这事,还要再看。

    安叔公问了纪元的想法。

    纪元道:“要不打听一下,其他地方青储都卖什么价格,高低贵贱的,都有要数。”

    说罢,纪元又补充一句:“过高也不行,咱们这还算农产品,若太高了,衙门说不定会找过来。”

    刚想趁着青储大卖一笔的安叔公瞪大眼睛。

    这话说得没错。

    天齐国规定,农户可以售卖农产品,但加工过的产品,则要看价格跟数量。

    按照纪元的理解,大概就是初级农产品跟高级农产品加工的区别。

    比如说现在收的麦子。

    直接买卖麦子,可以。

    买卖麦子磨成的面粉也可以。

    但要是售卖面粉做的馒头,就要有经商的凭证,买卖的多了,农籍就会变成商籍。

    商籍交税更重,虽说近几年也允许商籍读书,但士农工商的行列,还是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

    安叔公被纪元一提醒,当即点头。

    他们这东西,就是割的草,收的秸秆扔到挖的窖里,经过发酵之后成为饲料。

    应该不算货物吧?

    纪元暗暗提示:“就说为了家里牲口多储备了些,没想到多了,所以拿出来给熟悉的人,对方给点报酬。”

    青储饲料的界定比较难,说是初级加工品吧,但东西的形态都改变了。

    说是深加工,其实也没费多少事。

    唯一的问题便是,做的青储饲料有些多。

    最后反而是安叔公让纪元放心:“咱们县令对养牲畜的事很支持,想来不会有太大问题。”

    县令?

    纪元自然想到上次在官学门口看到浅绿色官服的中年男人。

    那个人留着胡子,眼神严肃,跟赵夫子的古板眼里不同,看着更是法不容情的严厉。

    安叔公寻的人很靠谱,打听了近两年的草料价格。

    他们正荣县没有湿料价格,只有普通草料情况。

    若说野草,那五十文可以买二十五斤草,约等于两文钱一斤。

    要是秸秆则按束卖,一束扎起来的秸秆可以卖到二十文到三十文,这几年还算风调雨顺,秸秆价格也平稳。

    安叔公对这些很熟悉,他六口青储窖里,有一部分秸秆便是在村上秋收时候收的,价格自然要低。

    主要是湿料的价格。

    青储窖里的饲料对比起来,算是湿料了。

    听说隔壁县有人卖湿料,十斤的价格便在三十文。

    三文钱一斤呢。

    他们县养牛的,就会买一些,给牲畜加餐。

    这个价格让安叔公眼前一亮。

    他那六口青储窖,里面的东西上万斤。能赚多少银钱?!

    去掉自家用的,再减去成本,剩下的都能卖钱。

    好啊,他算是发财了。

    纪元听到消息,心里也高兴。

    读书的钱好像有着落了!

    自县学考试之后,纪元频频去往安大户家,跟安叔公关系越来越好。

    纪三婶三叔最近也没工夫管他,纪利还在县城,托人带 消息,问他们要银钱,说是那边花销太大,两人着急凑银子。

    不过考试过后,好像再也没有消息一样。

    一直到十月底,依旧没有一点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