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b4小说网 > > 天才科举路 > 天才科举路 第252节
    “王爷,我家大人已经恭候多时了,您这边请。”

    衙门人多眼杂,右相直接点卯离开,安王倒是闻弦声而知雅意,也巴巴跟着过来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右相是在明堂接待安王,倒是比之之前,显得关系亲厚了些许。

    安王刚一坐定,右相便让人上了茶水,安王还未喝到口中,便忍不住坐直了身子:

    “庐山云雾茶?右相好手段!”

    这可是竹青坊的镇馆之宝,可如今竟然成了右相府上的待客茶水,安王心里不是不惊讶的。

    右相倒是面色如常,只随意道:

    “此茶已经上了数月,再吊着人胃口也是不妥。”

    安王没有再就这个话题多说什么,这会儿也只是淡淡一笑:

    “茶好,右相的手段也不差。不过,此番梁家之事,你我倒是棋差一招。”

    安王想起自己为梁向实准备等种种证据,便忍不住心痛,那可是他累晕了十几个善数艺的官员这才做出来的天衣无缝的铁证!

    可结果毛都没有捞到!

    这会儿,安王口口声声是你我,可实则看着右相的眼神却带着一丝怨气,若不是右相非要看梁向实使尽手段,哪有那光平县主的事儿?

    安王这话一出,右相便知道他要放什么屁,不过安王这次更加无用,右相只是冷哼道:

    “那又如何?待他日晏南众氏族的赃款归京,该是本相的,还是本相的!”

    安王一听这话就不干了,立刻道:

    “若非本王去信引诱,右相以为梁向实会这般轻易归京?倘若梁向实不归京,又如何有此番的晏南大换血之事?”

    安王认为自己此次引梁向实归京也是立了大功,顿时就要闹了,可右相更恨安王拿腔作调,否则早就给梁家收拾了。

    二人一番掰扯,安王最终还是只能拿原有的三成,但安王也知道自己后头误了事儿,也没有多大的意见。

    而就在两人的言谈之间,便将那本可以成为晏南百姓的救命钱粮划入袋中,只待他日赃款归来之日。

    将银钱分妥了之后,晏南省的各级官员也该好好划分划分了。

    不过如今的晏南已经成了一个空壳,将心腹放在那里,便是半废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是以,两人直接开始谦让起来,若是朝中百官看到这一幕,只怕要以为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呢!

    两人你推我,我推你,晏南这个目前可以称得上烫手山芋的“富省”在二人的彼此推诿之间,迟迟没有定下一位官员。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二人说的口干舌燥,齐齐低头喝起茶水,等一盏茶尽,安王这才叹了一口气:

    “这次晏南之事必须要寻一能掠阵之人担任巡抚方可,否则若有差池,你我便是大周的罪人。”

    右相只抚了抚须,没有接话,安王忍不住道:

    “不若,我们等今年的京察大计结束再行选人?”

    “本相如今倒是有一合适人选。”

    第130章

    安王一听这话, 顿时面带笑意:

    “还是右相深明大义!”

    右相闻言,只是淡淡的看了安王一眼,随即才不紧不慢道:

    “本相举荐, 清北巡抚韦寒川。”

    “他?”

    安王的心狠狠一跳, 随后这才急急道:

    “那韦肃之在清北省已经窝了这么多年了,右相何必撩拨他?他若不是被先帝提拔的太晚,只怕……”

    安王止了声, 韦肃之面冷心黑, 手段更是狠辣, 世人只看到眼前大都督将晏南官场屠尽, 殊不知当初先帝带兵之时, 韦肃之直接坑杀了北渊国不降者一十二万者!

    也就是韦肃之如今在清北巡抚的位置上不声不响,这才让众人忘了他昔日的威名赫赫。

    安王实在想不通, 右相好端端的为何要招惹他?

    “那韦肃之是个疯狗, 难不成你想让他归京?”

    右相看向安王,垂眸轻抚袖口:

    “十年之期,就在今岁,若无晏南之事,我还要为如何安置他发愁。”

    右相这话一出, 安王先是一愣, 随后这才呐呐道:

    “是本王疏忽了。这韦肃之要是归京……”

    安王忍不住呲了呲牙花子,他真怕要是一言不合, 那家伙半夜提着剑来自己府上和自己谈心!

    右相闻言,面色也不大好, 但还是简单道:

    “这次晏南之事, 若韦肃之想要镇杀晏南百姓,只怕也不过是扬汤止沸。

    那些百姓饿极了, 可是会吃人的,只要他当不好这个晏南巡抚,那……”

    右相冷笑了一下,声音淡漠:

    “本相有法子让他永远回不来!”

    安王听了这话,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去,面上也带上了笑容:

    “国库空虚,一两月只怕无法发出赈济的银两……”

    右相和安王相视一笑,只要这需要焦头烂额的晏南巡抚不是他们的人,他们倒是可以悠闲自在的看这场好戏。

    至于那些草民的性命,与他们何干?

    “不过,若是韦肃之不愿赴任,或者圣上他想要将其召回……”

    右相冷眼看了一眼安王:

    “那便需要安王你提前做决定了。你是圣上的亲叔叔,直接指派其为晏南巡抚,谅他也不敢轻易违背!”

    “本王?”

    安王面色一下子变了:

    “不成不成!若是需要本王做这些事,那右相你又要做什么?”

    右相眼中闪过一抹利芒,他轻嗅着庐山云雾茶的香气,半晌这才开口道:

    “马清。”

    安王愣了一下,随后也不由得皱眉沉思起来:

    “圣上对此人确实颇为倚重,此番原本刑部的活都被他抢了功,若是让其继续留在圣上身边,只怕会将其养成一个大佞臣啊!”

    右相手握刑部,安王不着痕迹的上了一把眼药,右相看在眼里,并未戳破,只是淡淡道:

    “那便让他外放即是,六载光阴,这京中焉知会有他立足之地!

    安王爷,现下你倒是可以好好考虑考虑,是得罪远在清北的韦肃之可怕,还是如今的圣上红人……”

    右相喉咙里迸出一阵短暂的笑意,带着些许低哑,可却如雨后洇湿的衣袍,带着浓重的湿冷,让人不由得汗毛炸开。

    安王不由得握紧了拳头,右相让他选的哪里是韦肃之和马清,分明是以后还要不要圣上的偏袒!

    他就知道这老东西不怀好意,若无圣上明面上的倚重和偏袒,他拿什么和这老皮平起平坐?!

    “哼,你我分头行事即是!”

    安王堪破了右相的不怀好意,心里对他更加警惕,只不过如今二人还未分赃,尚还维持着表面的平和。

    至于其他巡抚属官、各府县的要员,在右相与安王的一番商议之下,都默契的选了一批在京中默默无闻的官员以及一些今年才过了岁考的监生。

    其中,张寒等人赫然在列,因为是突然外放出京,再加上晏南动乱,故而他们直接被提了一官半品,以做贫县县令、县尉。

    这道政令险险赶在下一次大朝前,便被右相和安王联手发了出去,哪怕是景帝也无半分回旋之机。

    但对于景帝来说,此事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右相和安王看不上的地方和人,景帝看得上,用得着,治大国如烹小鲜,现在正是需要景帝文火慢煨之际。

    是以,等到大朝之时,面对右相出尔反尔,直接定下人名的举动,景帝只是默默收紧了袖中的拳头,面色平静:

    “一切,右相做主即是。”

    右相退下,安王登场:

    “方才右相所列官员,皆为我大周栋梁,不过臣以为,还需有一位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之人为巡抚,故而臣已定下如今的清北巡抚韦大人!”

    景帝面色未变,安王也直接道:

    “调任的政令已经于昨日发往清北省,想来韦大人定然欢喜。”

    大周各省自然不同,省与省之间贫富差距决定着巡抚的权利,在此之前,清北省是大周最穷困的省,空有正二品巡抚的品级,在京中也不过领的是从二品的俸禄。

    但晏南巡抚便不同了,那才是正儿八经的正二品巡抚,是以此番调任,正经来说,倒也是合情合理。

    景帝虽然早就从乐阳侯口中听过徐韶华的推断,可这会儿心里仍觉得十分惋惜。

    马清也要外放,韦肃之亦不能归京,若不是那常家暗中带来的人脉,他这个帝王是真的早做孤家寡人了!

    眼看右相和安王在朝堂之上,直接以通知的形式草草决定了晏南各级官员的去处,文武百官却都纷纷垂首不敢言。

    平南侯皱了皱眉,可见景帝并没有发作的意思,便只是百无聊赖的站了回去。

    但随后,右相又慢悠悠道:

    “上次朝会之时,圣上言马大人于晏南逆贼案居功甚伟之事,臣亦以为马大人理应嘉奖。”

    景帝闻言,心中道了一声“来了”,但随后也只是温声道:

    “不知右相有何高见?”

    “如今韦巡抚调离清北,正好清北巡抚之位暂缺,马大人功劳不小,可居之。”

    右相这话一出,安王一时瞪大了眼,昨日他还揣测右相要怎么安顿马清,可今日右相这话一出,安王都不由得想要拍案叫绝。

    马清被封赏之事眼看着是过不去了,可怎么封赏,封赏个什么也要有个章法。